伴食宰相网

在历史系读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?

在历史系读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?

倒是历史有些游戏公司会剑走偏锋要一两个学历史的。

三、系读当你决定读完硕士再工作时…

你会发现尽管你在专业上已经有了自己的书种什样视野,但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状态,自己都觉得自己还有好多东西没有学到好多事情没有做到.而这时候出去找工作,唯一的变化是在当老师时,文凭比本科学历的老师有些许优势.如果是找实际工作,与上文第二点里并无不同.

三年的时间(极个别学校是两年)就换来这个,对于一个正常人的需求来说,未免太不值了.

哦,多了个出路:如果你是党员,可以到某个大学或者学院里,当辅导员之类的文职人员.

值得一提的是,一些游戏公司会变得更欢迎你,这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内部情况与工作内容需求.

再值得一提的是,如果你是学历史的女生,在读硕士期间你通常已经会被家里施加某些压力了.

2

来来来,期末憋论文的历史时候作个死~~

虽然伦家(吐一会)也是历史系,,系读,书种什样但是历史应该跟你们想象的不一样。。系读。书种什样

体验1.研究古文字的历史都是大神!大神!系读大神!书种什样!历史!系读膜拜!书种什样顶礼膜拜!!!

不多说,甩个链接你们自己看~~~

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(小编注:链接失效)

友情提示:看不懂不要挠墙(*^__^*) 嘻嘻……

体验2.考古学嘛~~~老师最稀罕滴,才不是学霸,而是身体素质好的、专业技能点满的、熟练操作器材(各种探测工具和发掘工具)的高级技工。原话是让 我们“把自己当高级技工去培养!!!”

这个高级技工最好还能喝酒,会吹牛~~~

然后,据说这种高级技工最后能当官~~~

体验3.并不是所有的文物都有收藏价值。(有收藏价值的藏品也不一定都是文物)

在学历史之前,我总是很纠结为什么要把辛苦发掘的地下遗物回填,后来才发觉,有价值的东西只有那么点。。。大部分的遗物其实是没有太大价值的。再奉劝想搞个大新闻的某些人,没必要,不值当,有那个时间,不如好好工作,养活老爹老娘老婆孩子是是正经(胡屠户脸) 。

体验4.不轻信,不妄信,不要轻易给出结论。

越是在风口浪尖上越容易看不清真相,往往要等到时过境迁之后,真相才会浮出水面。

回顾2015年十大神反转新闻,跌宕起伏,堪比谍战剧!

了解真相是需要时间的,很少有人在事情刚开始时就知道事情的真相,调查的时间越久,战线拉的越长,离真相也就越近。(个人看法,轻拍)

体验5.古装历史剧着实看不下去。

嘤嘤……臣妾做不到啊~~

据说有个很火的电视剧叫《甄嬛传》?还有一个更火的叫《芈月传》?然而我只是瞟了几眼就醉了,这明明是披着历史剧的外衣,演着小白剧情的脑残剧嘛。。。

我就不考究什么台词道具服装什么哒,咱能不能尊重下基本的历史事实???你把什么功劳什么重大历史事件都往女主身上套,这是要毁天灭地啊!!!雍正帝死不瞑目啊!!!义渠君他们组团回来找你怎么办?

求你们啦,历史真的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,历史是怎么也改变不了的睿智老爷爷好吗?

么么哒

3

原文配图(来源:知乎)

谢邀。这是第三次在知乎被邀请了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华丽丽的风格线

其实我最初不是学历史的,在高考结束报志愿到大一的这段时间里。人家正儿八经的是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里的一份子,也是外院少的可怜的男性同胞的其中一员了。高考那年的话其他科目考的实在一般,英语考的很好143分,算是不枉了英语老师的教训。

没错,我栽在了那年很难的文综,特别是历史选择题上,这是血和泪的教训啊,平时历史一向是很好的,当了一年的历史课代表,说多的都是泪,不扯了,扯回到在历史系读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这个问题上来吧。我将条理清晰,分以下这几点来说说我个人在历史系学习一年半的看法,全为个人经验了。

最上面的是亚里士多德的塑像,滔滔的崇拜啊,为啥呢,引出了我的第一点。

来到历史系,你发现我的天。历史系的孩子简直是需要全能开怪啊,真是通才博学的要求一点不为过,亚里士多德算什么,我们也要向亚里士多德看齐,看玩笑了,意思就是我们涉及的学科知识很繁复多样化,什么知识学问都要懂一点的啦。

下面我将简明的举几个例子,就清楚了。

我们的课程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史,有经济史,货币史,制度史,政治史,军事史,社会史,环境史,民族史,边疆史,文化史,宗教史,历史人类学,史学史,历史地理学,考古学,中国通史,世界通史。我可以说确实包罗万象,知识容量和内涵很丰富,秀才不出门,尽知天下事,说的就是历史系的吧。

我学习了宏观经济学,上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,知道了萨缪尔森,了解了亚当斯密等人。经济史和货币史的难度绝对是不比经济学的课程,更加难以理解,我想起了制度经济学,经济人假设,路径惯性,博弈理论,天啊放过我吧。

我很熟悉的是文化史和环境史,边疆民族史更是谙熟于胸。别人知道的我没有不知道的,别人很多不知道的我十个有七八个会有脑子里的反映,这就是读了历史之后最大的感受。精通各种东西,对于南诏国,大理国,爨氏,罗甸等多有熟悉了。

后来参加省里面的国学大赛,轻松地拿下了全省第一的荣誉。同去比赛的中文系的朋友都失败了,不是实力不够,是只知道中文的知识。历史系的就不一样了,我当时对国学所谓的还是很感兴趣,主要还是先秦秦汉的典籍的问题了。

现在用熟练的文言文阅读,写散文和议论文根本不是问题。还喜欢琢磨写古代的诗词曲赋,一点不比汉语言文学的人的素养差,而且自带的是鉴别历史错误和失误的能力,很想写历史小说和随笔啦。

2.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,提升了整个人的思想素质和人文素养,更加自信,有了丰富的间接的经验,正在逐步实践和思考转化,去认识社会,更好地发展自己吧。现在现实还是很紧张。

3.在历史系读书练就了自己喜欢读书,学会读书,培养读书的习惯和能力的额一整套模式,。在这里我每年都需要阅读查阅大量的书籍和相关的学术论文。,自己的见解越来越深入提高,自己理性了许多,自己对许多问题有了自己初步的看法,自己学会了分析问题,结局问题的初步模式。有了问题意识。

4,在历史系,自己的生活过的还很舒心吧目前。,做自己喜欢的事,很有成就感和喜悦感,更加坚定自己的意志,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和特长。世界史也是我熟悉喜欢的,英语好占了更多的优势,还需要加油

4

输入标题

谢@桃猫猫Chan邀

在历史系读书是一件非常分裂的事情。

我相信大多数人来历史系,还是因为对历史有爱好的。即使是没有爱好的人,在大环境的熏陶下,也很难会不爱历史。毕竟,上下五千年,中外百多国,那么多的英豪秀士,那么多的曲折传奇,这么丰富的世界,谁会不爱呢?

所以说我从来不担心有人会因为来到历史系而后悔。学习和知识本身的快感,就是最大最好的安慰。

在中国,甚至可以说在任何国家,你学习历史,不可能不接受那些宏大的东西。帝国的兴衰,王侯将相的沉浮起落等事情。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,整天接触的都是伟大的人和伟大的事,很难不生起建功立业的雄心。

但是,历史系学生本身的出路却是比较成问题的。我们这一届的同学,一部分做了老师,一部分继续攻读博士,另有一部分考了公务员或是进了国家单位。当然我无意评判大家的人生选择,也不是看不起这些职业。只能说,离建功立业,太远了。

当然这也是人生常态,并不独属于历史系。

有人说历史学是屠龙之术,我比较认同。也许有一天,我们的所学能够帮助我们更上一层楼。但是现在看来,历史学给予我们的,是点燃了雄心之后却又用现实慢慢熄灭的绝望。设若我们对世界的奇妙过去没有那么深入的了解,那么平庸的生活本身,可能不会使得我们如此失望。

历史系奇葩多,历史系的学者嘴巴大,爱折腾,使得历史系在众文科中分外突出。我觉得,可能就是因为学历史的人,还是很难摆脱功利之心吧。

说的这些可能有点悲观。也可能无法得到学友们的认同,但这就是我学习生活中一个比较深的感受。

5

谢@诗酒趁年华邀~我来说一点历史系独特于其它学科的特别体验吧~

历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(今天人们往往说有史以来怎么样怎么样),而我所就读的历史系也是一个古老的学院(今年是我们1040年院庆),学院的主体建筑全是仿宋古体(我们学院是国家五A级景区),学院的老师们研究方向大都也是中国古典学术(经学),我们系也保留了许多历史学古老的传统。

图为我们的教室----崇圣祠

从汉代开始,历史学学术研究就重视所谓“师法家法”。今天我们以专业的眼光看待一个历史学者的学术,也是从其学术源流看起,所谓辨章学术,考镜源流,也就是今天所称的师承和家学。

我们学院从大一的本科生开始,就会正式选择拜一位老师为自己的“业师”(学业导师),而拜业师一则意味着正式入历史学学术界之门,以后出去参加学术会议自我介绍的时候首先都是说自己导师是谁,二则意味着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从此在学校安排的课程之外,还有了业师为你安排的专业方向。

从我个人的学习经历为例,我的业师是张岂之先生的学生,属于侯外庐先生一派,在学院里我们又被称为“侯门”(哈哈哈一入侯门深似海呀~)。我们传承的是社会史方向的思想史治学路径,因此我的业师特别注重社会史方法的培养,除了学校安排的“中国思想史”的课程外,我还要挑侯先生的《中国思想通史》中的一卷进行精读学习。同时我导师主攻四书,而我们身为其学生,也要在大学里选四书中的一本做精读学习,像我选择的就是《论语》。

在我们学院,不同师门之间称“学长学姐学弟学妹”,只有同一个师门内部才互称“师兄师弟师姐师妹”。每一个师门都有自己的活动,最多的是读书会和讨论会,像我们师门就是导师组织四书读书会,学院里还有秦汉史的老师组织《史记》读书会,法律史的老师组织《唐律疏议》读书会,文字学的老师组织《说文解字》读书会,等等,不同师门之间的读书讨论都是互相开放的,可以自由参加。

我们历史学院有自己独立的图书馆----御书楼,非常的古色古香,而且永远不会没有位置。里面藏书也全都是我们历史学的专业书籍,光是《四库全书》就藏了好几套不同版本,基本上写论文引用文献都可以查到原书。

图为我们的学院图书馆----御书楼

同时逢年过节,我们的导师也会组织师门聚餐,登山,郊游等等。大学三年,我们的足迹遍布省内各地的名山古迹,都是利用周末的时间师门短途郊游去的。每次聚餐,聊古今文人八卦都可以聊到饭店打烊,有师兄还说:“文人之间的八卦都不叫八卦,叫典故!”每次登山回来,导师都会勉励我们说:“你们要努力读书,成为这个社会的智库。”那种“风乎舞雩,咏而归”的感觉真是潜移默化的熏陶着我们。

以前我一直以为我们的师门和研究生的导师一样,但有一次我和在北大的读新闻学研究生的姐姐交流之后,我发现似乎并非如此。现代的研究生导师制老师和学生之间主要是学业上的联系,比如说指导论文和专业学习等等,有些学生视老师为资源,有的老师视学生为劳动力。但是在史学界的传统师门关系中,就能明白为什么“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”。我大一年少轻狂顶撞过老师,那个时候我才刚入师门不久,结果我的导师亲自去道歉说自己“授徒无方,还望海涵。”心中真的特别感动与惭愧。

我真的特别庆幸,当初我选择了我们学院,曾经的我其实还弄不清史学研究到底怎么一回事,但是来到我们学院,现在只想在历史学的道路上一路走下去。

版权声明:以上图片和文字均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在后台留言,我们将立即删除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伴食宰相网 » 在历史系读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?